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308


我們的信都不是真信,為什麼?我們對這個世界還貪戀,還不肯放下,煩惱習氣非常深重,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個緣分,來生後世遇到了再接著修。來生後世等多久,那得問自己,自己如果心行不善,欲望這個觀念很強,貢高我慢、目中無人、自以為是,這些煩惱習氣會把你拉到三途。一到三途,不管是畜生是餓鬼,地獄就不必說了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(佛不說假話,也不會嚇唬我們,佛說老實話),三途一墮五千劫。我們人身失掉了,下一次再得人身要多久?五千劫以後,麻煩可大了!環境如是,我們度眾生度不了,佛菩薩都無可奈何,我們憑什麼?最重要的是度自己。
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八集)  2016/2/14





我們如何真正能夠做到往生極樂世界?往生極樂世界容易,只要你能夠放下,萬緣放下。從哪裡放下?從起心動念放下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。難!你去試試看。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,成佛了,法身菩薩,你就回歸自性,不起心不動念回歸自性。起心動念是阿賴耶,是妄心,那是六道輪迴,起心動念在六道輪迴。不起心不動念成佛;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。我們起心動念,接著就分別執著,就造業,造什麼業?輪迴業,善業三善道,惡業三惡道,三善道、三惡道統統出不了六道輪迴,就這麼回事情。你要真正明白,搞清楚了,害怕。才知道彌陀這個法門,信願持名,這法門的妙、高!這法門能救我,能救一切眾生,上度等覺菩薩,下度阿鼻地獄眾生。只要你能信,只要你願生,只要你肯念這句阿彌陀佛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別換題目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八集)  2016/2/14





真的要萬緣放下,幫助佛法常住世間,幫助佛法弘揚光大,幫助一切眾生引導入門,這都是菩薩的事情。菩薩事業可不可以做?不能做。為什麼?做了之後你還是搞三途。你要不怕墮三途,你去做;你要怕墮三途,不能做。到什麼時候可以做?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,或者是有起心動念,下頭你有能力控制住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個可以兼著做,不妨礙你往生。如果你還有,說明七情五欲沒斷,還有貪瞋痴慢疑,這就不能做,你要做肯定會墮三途。這是我勸你的老實話。我這一生,在這個境界裡磨鍊出來的,順境,我掌握住;順境,沒有貪戀,能捨,能放下。你們同學跟著我時間久的,你都看到了,就抓住這句佛號,我學海賢老和尚。要真幹,不真幹不行!真幹你會嘗到法喜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自己清清楚楚,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塵,一絲毫不染著。要隨緣,不攀緣,不勉強,一生不做勉強事情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八集)  2016/2/14




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309


我們今天念佛,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為什麼?在我們這個地方,要想得清淨心難,得不到,恢復真心不容易。我們只裝一個阿彌陀佛,就是我只想到極樂世界。告訴你吧,你要裝兩個東西就進不去了,你就完了。你說,我又想到極樂世界,我又想學地藏王菩薩,行不行?給你說「行」是騙你的,是不負責任的。給你講真話,「不行」。你要修地藏菩薩,地藏菩薩是你的本尊,你就不要念佛,專念地藏菩薩,你能成功。你雖然不能脫離六道輪迴,你不會墮三惡道,地藏菩薩會加持你。如果你功夫用得力,真正走的是戒定慧,你會得三昧,你會開悟,你能證果。證得小乘須陀洹,初果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證阿羅漢,超越六道輪迴,你走的是這個路。兩個路合在一條走,走不通,這個道理要懂。

一句阿彌陀佛,確實就包括圓滿究竟的諸佛菩薩、無量法門,念佛可以。為什麼?你不要去念他,他在佛號裡面,他不在佛號外面,佛號包括他。所有一切諸佛菩薩,一切大小乘經典,宗門教下,顯教密教,統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中。你念這一句,老老實實念,全都念到了,一樣不缺;你要在裡面添一點、加一點就完了,你把它全部破壞了。我給大家講真話,不可以。
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九集)  2016/2/15






沒有菩提心,佛念得很好,不能往生。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完全明白了。甚至於李炳南老居士在世的時候,今年是他往生三十週年,我們這些學生給他做個紀念,時間過得真快。老師在世常說,他說我們蓮友,我們自己台中佛教蓮社,我離開老師的時候,台中蓮社蓮友差不多將近五十萬人,是個很龐大的團體,蓮友遍台灣省,從南到北。老師常常警惕我們,我們的蓮友,一萬個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、五個而已,換句話說,絕大多數不能往生。什麼原因?這裡一看都明白了,沒有發菩提心,心量很小,不能容忍。還搞幫搞派,那個時候已經有了,哪些人跟他們志同道合,常常在一堆。那都是沒有菩提心,那都是修福的,求人天福報的。能不能得到?能,不能出輪迴。既然不能出輪迴,我們造業,就想到肯定是惡業多、善業少,惡業重、善業淺;換句話說,將來我們的前途,三惡道的時間長,三善道的時間短。不能不知道,不知道就白學了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九集)  2016/2/15






學佛最怕的就是這個情,情見這個東西出現就麻煩了,最難斷的是情。情不是好東西,苦不堪言,可是人卻喜歡受這個苦,受這個折磨,這叫迷惑到底,迷惑到所以然了。佛法要把這個情變成智,實在講情跟智是一樁事情,覺悟了就叫智,迷了就叫情。所以情見這兩個字,叫無量眾生輪迴六道。佛法,淨宗不例外,淨宗經典的超出情見,從根上超越,這最高明。根上,用心,教我們用真心,不要用妄心,妄心是情,真心是智,從這,起頭就學著用理智,不用感情。理智是清淨的,是平等的,是覺而不迷的,能讓我們時時刻刻在菩提道上,不至於迷失方向;情見一生,麻煩就來了,不是走邪路,就是走彎路,迷了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九集)  2016/2/15






唐朝時候,法相宗二祖窺基大師,法相宗是在中國建立的,初祖是玄奘大師,這個宗派印度沒有,窺基是二祖。窺基出家是玄奘大師勸他的,他的身分要是用現在人說叫高幹子弟,他的伯父尉遲敬德,唐太宗的大將,元帥,他是尉遲敬德的侄子。人非常聰明,玄奘大師希望他出家,他開玩笑,跟玄奘大師說,你答應我三個條件我就出家。玄奘大師問他,哪三個條件?第一個,我歡喜讀書,我要帶一車書,我喜歡讀的。玄奘大師說,好。第二個?第二個是,他生活很優裕,我要帶一車黃金,我過習慣了榮華富貴的生活。第三,我要帶一車美女。好像玄奘大師三個條件都答應他了,他出家了。出家之後,那是菩薩再來的,所以這三車法師就出了名,大家叫三車法師,一車黃金、一車書、一車美女。所以終南山的道宣律師就對他輕慢,講經講得好,是有道理,但是戒律不清淨,不持戒,戒為無上菩提本,認為他不持戒。玄奘大師能同意他,就說明玄奘大師的道行比他高,道宣律師就比不上。

有一天,窺基大師從終南山經過,就是道宣律師律宗道場,從他山下經過,聽說他的,順便到山上去參訪。道宣律師聽說他來參訪,就得炫耀一番,道宣律師感得天人送齋,他日中一食,這一食是天人送的齋飯給他。讓窺基大師看看,你看天人給我送供養。上山談了很久,吃飯時間過了,天人沒來,道宣律師很失望。他們走了之後,第二天,天人來送供了,他就責備他,昨天為什麼中午你沒有送飯到這來?他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這裡,滿山的天神,不讓我進去。道宣法師聽這個話流汗,感到慚愧。換句話說,現在學戒是戒在外表,窺基大師的持戒是持在內心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就是圓滿的大戒。這是窺基大師做到的,玄奘大師他們做到的,道宣律師沒到這個境界。

這個故事留下來,非常值得我們警惕,我們要拿著持戒去量人,這個不持戒、那個不持戒,如果他是佛菩薩、羅漢再來,你不就謗佛、謗法、謗僧?那這個毀謗三寶的罪業是無間地獄。古時候就有,現在可能更多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九集)  2016/2/15

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307



在這個世間對大眾有真實利益的工作遇到了,隨喜,不能不做;不是真正利益大眾的,有別人去做,我們就不要操心。一定要肯定,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,他老人家常常勸人,念佛是真的、是大事,其他全是假的。老人常常勸人,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真的,其他全是假的」,這是老人常說的話。我們要記在心上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。這都是說明在家人學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上輩三品是可以得到的,例子很多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七集)  2016/1/26








能不能往生,蕅益大師說得好,在信願之有無。只要你真正相信,真正願意往生,沒有懷疑,真想去,往生的條件就具足,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;至於品位高下,祖師大德們很多都主張功夫淺深,很有道理。功夫淺深,實在就是你放下多少。你要能夠念佛把無明煩惱放下,斷了,當然上輩,上三品;無始無明沒斷,分別執著斷了,這就是中輩往生;如果分別執著還有,這是下輩往生,這很合乎道理。上輩往生是法身菩薩,中輩往生的是三賢菩薩,下輩往生的,包括六道眾生。你證得初果就是往生方便有餘土,凡夫往生是凡聖同居土。祖師給我們說得好,雖然是同居,他是同居淨土,我們這是同居穢土,不一樣。

所以心出家之在家人也能上品往生。中上品,中中品,《觀經》說出家人,《無量壽經》則謂在家人亦可。「兩經合參易明真實之義。是故應善體聖心,切莫死執文句」。這兩句話重要,這八個字。善體聖心,聖是釋迦牟尼,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,他用的什麼心?不要執著在言語,不要執著文字,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佛在什麼環境,對什麼人講,不一樣!跟孔老夫子一樣的,根性不相同,應機說法,這是好老師。所以不要執著文句,《大乘起信論》說,不要執著言說,不要執著文字,不要執著名詞術語,不要執著你所體會的意思,我覺得我明白了,都不要執著,然後你才能活用,你才有善巧方便。有執著就不行,你死在句下,你只有這個講法,你沒有第二個講法,不知道佛法是活的。因為自性是活的,自性流出來的當然都是活的,沒有一句是死呆板的。「捨家棄欲,應著重於心出家,則此兩經並無二旨。」把《觀無量壽經》跟《無量壽經》對照,這兩個不同的講法,慢慢我們就會合了,就了解,統統能說得通,並沒有矛盾,這就對了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七集)  2016/1/26  


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306


夫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大乘所說的,菩薩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永遠歡喜,他沒有憂慮,他沒有犯愁的事情,為什麼?全放下了,這個世界與自己無關,住在這個世界還不離開,那是大慈大悲,幫助苦難眾生,幫助他破迷開悟,幫助他離苦得樂。能幫上忙,眾生有福;幫不上忙,我已經盡力了,障礙重重,眾生沒福。

所以我們統統盡心盡力,在佛法講無量功德,無論做成功、做不成功都是無量功德。為什麼?做不成功原因不在自己,是在外頭緣不具足,有人障礙,有人破壞,讓我們不能成功,不能幫助你。所以,佛法講論存心,你的心盡到了,力不從心是外緣不足,所以功德是圓滿的。不一定要完全兌現,功德圓滿,兌不了現,功德也圓滿,盡心盡力,從這上看。有這個緣分,你不能盡心盡力,你雖有功德,不圓滿,有欠缺。佛法是這麼論的,這些道理我們要懂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六集)  2016/1/25






心清淨,身就清淨;身清淨,你居住的環境就清淨了,這個國土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有真正修行人住在我們這個地方,我們這個地方就不遭災難,縱然有災難,這個地方最輕。所以,對於真正修行人要恭敬。

哪些是真正修行人?前幾天有幾個出家人,我們也很熟,到這來看我。我就問他,你們寺廟周邊有沒有些阿公阿婆念阿彌陀佛的?真念,他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,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。他告訴我有,你問他,他就是阿彌陀佛,你問他什麼,他回答都是阿彌陀佛,好像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他不會說第二句話。一般人都瞧不起,這些鄉下老太太老阿公,不認識字,年歲老了,只會念阿彌陀佛。我告訴他,那些是寶,要尊重,為什麼?他們真念佛,他們將來真往生,他真的是一生成佛,我們不如他,他心清淨,他沒有煩惱,他就一句佛號。這些人,恭敬他,要保護他,他缺少什麼東西,要幫助他一點,吃的穿的供養一點,有他們,你這個寺廟災難少。這是真修行人,我們出家人不如他,比不上他。他能往生,我們不能往生,我們還搞六道輪迴,差遠了,他們往生真有把握。所以不能小看這些阿公阿婆,往前面再一看就曉得了,那是極樂世界的菩薩,回頭看看自己,沒有辦法脫離六道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這幾句話要注意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六集)  2016/1/25






心清淨了,身就清淨;身清淨,我居住的環境就清淨,國土就清淨了。現在地球上災難太多,不曉得什麼時候發生,不知道在哪裡發生,所以沒有安全感,你說這個生活多痛苦!怎麼辦?你要真正覺悟了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二六時中佛號不斷。我們能夠這樣做,我們居住這個地方都沾光,居住這個地方災難少,這也是我們積這麼一點小功德,報答這個地方眾生恩,報答土地恩。這是報恩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六集)  2016/1/25








有這個能力,跟阿彌陀佛一樣,也能現無量無邊身,幹什麼?遊覽諸佛國土。諸佛無量無邊,你要化無量無邊身,每一個國土都去,每一尊佛都拜。拜佛是修福,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,所以極樂世界人幹的什麼?福慧雙修。什麼人來指導你?諸佛如來,不是菩薩,菩薩是同學,老師是佛。

到一個極樂世界,就到一切諸佛剎土了。這個事實真相你決定不能不知道,為什麼?你不知道,今天想念這個菩薩,明天想那個佛號,結果呢?結果到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,一處都去不了,那就可惜了!你要是真正明白之後,好了,我什麼都不要求了,我只求阿彌陀佛一個,只要到達阿彌陀佛,就到達一切諸佛剎土,我全得到了。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不了解事實真相,把這一生耽誤了。所以,古大德教導我們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這個恩德多大!你用心專一,你就決定往生;你還要學這個法門那個法門,多學一點,結果到最後亂了,一處都去不了。

所以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是東方,也就是大乘跟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學習的理念,決定要遵守。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無論世法佛法都一樣。也就是今天所謂的,希望你做專家,不希望你做通家,通是樣樣都通,樣樣都不通,都知道一點皮毛,不精,沒有深入。一門通對的,我只專攻一門,一生就搞一樣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世界頂尖專家學者。走一條路正確,會走到目的地,同時走好多條路,走不通,原地踏步。你沒法子入門,別說精通了,入門都不行,頂多學一點皮毛常識,不管用,這個道理要懂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O六集)  2016/1/25